亚洲狠狠,一级黄色大片,日韩在线第一区视屏,韩国作爱视频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青青草华人在线视频,国内精品久久影视免费

每日經濟新聞
機構

每經網首頁 > 機構 > 正文

易憲容:抗通脹遏制流動性泛濫

每日經濟新聞 2011-04-17 07:38:00

  稿件來源:易憲容

  易憲容(社科院金融專家)

  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的數據表示,3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升到5.4%,不僅高于2月份的4.9%,而且創(chuàng)下31個月以來的新高,更是遠遠高于官方4%的調控目標。在CPI高企的同時,反映企業(yè)生產成本的我國工業(yè)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一季度同比上漲7.1%,3月份上漲7.3%,同樣是創(chuàng)兩年來的新高。今年以來,面對物價快速上漲,通脹壓力增加,各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調控政策,但是,為什么物價上漲還是比政府所希望及市場所預期的快呢?

  首先,2008年金融危機發(fā)生之后,無論是美國等發(fā)達國家,還是中國等新興經濟體,都采取了強有力的救市政策,歐美國家都采取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日本則在大地震后大舉印鈔。在這種情況下,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泛濫,大量的熱錢快速流竄,不僅導致全球不少金融市場的價格全面上升,也導致全球各種商品價格全面上漲。最近,隨著中東北非地區(qū)的局勢動蕩,國際油價一度突破110美元/桶。世界銀行最近指出,如果國際油價上漲10%,它將使世行的食品價格指數上漲2.7%,該指數現已經逼近2008年高位,比2010年上漲了36%,已經令4400萬人陷入貧困。

  今年一季度,中國出現貿易逆差10.2億美元,最大原因就是國際市場的流動性泛濫,導致以美元主導的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令中國進口的成本大幅增加。一季度中國進口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呈現“量價齊升”的態(tài)勢。其中,鐵礦砂進口1.8億噸,同比增加14.4%,進口均價同比大漲59.5%至每噸156.5美元;大豆進口1096萬噸,同比基本持平,但進口均價同比上漲25.7%至每噸573.9美元等。可以說,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已經成為當前我們國內通脹壓力增加的重要原因。

  其次,兩年來國內流動性突然涌向市場,從而導致房價及各種商品的價格全面上漲,通脹預期已形成。比如,2月份的PPI同比上漲7.2%,3月份的PPI還在創(chuàng)新高,而PPI作為一個先行指標,它的快速上漲最后一定會傳導到消費價格上。盡管最近各級政府正在采取各種措施控物價,但是,在社會各方面價格水平都上升的背景下,僅通過行政的方式要求少數企業(yè)或商會保證商品價格穩(wěn)定,只會讓這些企業(yè)、行業(yè)或是減少生產,或是降低產品質量,最后的結果是商品價格上漲更快。

  第三,社會各種商品價格水平全面上升,也肯定會帶動種種要素價格上漲,特別是勞動力工資上漲。2010年,國內各地的最低工資標準上升24%,而且政府為了擴大內需、改善民生,要求從2011年起,5年內每年居民的工資至少上升13%。居民工資的快速上漲,在可以增加居民消費的同時,同樣會增加企業(yè)成本,更重要的是會形成價格進一步上漲的預期。

  最后,中國這輪通脹最根本的原因是超發(fā)貨幣的結果。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從2008年11月到2010年12月,國內銀行發(fā)放信貸就多達19萬億元,而1998年~2002年5年間信貸增長僅6.7萬億元;社會融資總量從2002年的2萬億元擴大至2010年的14.27萬元,年均增長27.8%。盡管今年貨幣政策開始回歸穩(wěn)健,央行也在頻繁運用不同的貨幣政策工具,但是貨幣政策對通脹反應滯后是一個基本事實。從最近公布的3月份貨幣、信貸增長來看,基本上都高于市場預期,人民幣新增貸款就達到6794億元,3月份新增外匯占款達4079億元,是2月份的近兩倍。

  兩年多來,國內信貸增長過快、流動性泛濫與銀行存貸款的低利率或存款負利率有關。無論是資產價格泡沫,還是要素價格扭曲、要素資源配置扭曲、產業(yè)結構轉型困難、經濟發(fā)展不協調等問題,都源于這種低利率或負利率政策。特別是居民存款的負利率,是嚴重妨礙當前中國經濟向內需型轉變的重大障礙。它不僅對居民具有巨大的消費擠出效應,也是國內房地產投機炒作不絕、房價難以調整的根本原因所在。

  對于當前的通脹壓力,政府不要對GDP的下降左顧右盼,也不僅是通過行政干預就能解決問題,而是要從根本上入手,阻止流動性泛濫,改變當前的負利率政策,全面打擊房地產投機炒作,讓住房市場價格回歸理性,這才是控制通脹上升的根本之道。


  【稿件聲明】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如需轉載或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官網:http://www.zhpeinuo.com
(責任編輯:HN024)
責編 Cheng.Xu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