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4-12-25 09:33:33
剛剛過了圣誕平安夜,一些網絡信貸(P2P)投資人的資金卻并不平安。
證券時報記者 蔡愷
剛剛過了圣誕平安夜,一些網絡信貸(P2P)投資人的資金卻并不平安。
12月23日在廣東和山東接連有4家P2P平臺出現投資人兌付問題,借款人待收金額數億元。究其背后原因,除了年底資金緊張因素外,牛市的吸金作用也是原因之一。
4家P2P限制提現
網貸之家信息顯示,12月23日廣東有兩家P2P平臺出現問題,其中,銀通貸出現提現困難,金豪利則限制提現。據稱,這兩家平臺待收金額合計超4億元。同日,山東P2P平臺美嘉創(chuàng)投、金泰財富也出現提現困難。
證券時報記者登錄上述P2P網站,發(fā)現各平臺均發(fā)布了限制提現公告,部分平臺還有董事長的致歉信。銀通貸公告中針對提現規(guī)則做出新安排:可用余額(即投資人本金+應收利息)須續(xù)投95%,方可提現5%。金豪利、金泰財富也做出了類似提現安排,投資本金越高,續(xù)投比例就越高,提現比例也更低。
至于這些平臺無法按期兌付而需要限制提現的原因,各平臺均給出了說明,且具有一定共性,包括股民擠兌、部分投資人年末資金回籠,導致平臺每日資金大量凈流出。例如,銀貸通稱,12月平臺資金每天凈流出超過600萬元,嚴重時一天提現甚至達到1400萬元,遠超平臺準備金承受范圍。
網貸之家的研究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23日,銀通貸和金豪利的待收本息總計達數億元。然而,上述2家網貸公司的注冊資本金加總還不足1億元。銀通貸于2013年3月注冊成立,是粵港金控旗下成員,注冊資本金5000萬元。金豪利注冊于2013年8月,注冊資本2000萬元。
年底資金緊張成主因
P2P向來是易出問題的行業(yè),近年來無法兌付、平臺經營者跑路事件屢見不鮮。臨近年末,網貸行業(yè)依然不平靜,除上述4家限制提現的平臺之外,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18日,12月出現問題的P2P平臺數已達47家,已超過11月單月問題平臺總數。而在去年年底,“問題”P2P平臺也不在少數。
年底為何會成為網貸問題高發(fā)期?對此,投哪網首席執(zhí)行官(CEO)吳顯勇對證券時報記者分析稱,首先是因為年底市場資金偏緊,尤其是銀行年底要收回貸款;其次是年底的融資需求很旺;上述兩種因素疊加,造成年底P2P借款客戶的逾期率提高,如果平臺在自有資金缺乏的情況下,似乎只能限制投資人提現。
“牛市對資金起到分流作用,P2P和股市的投資者具有很高的重合性。”吳顯勇說。
網貸之家的11月網貸行業(yè)分析報告顯示,伴隨網貸貸款余額的急劇上升,網貸行業(yè)兌付形勢依舊嚴峻,年底行業(yè)整體還款壓力較大,加之年關借款催收較為艱難,投資人需警惕平臺的待收風險。
網貸之家創(chuàng)始人、投之家CEO黃詩樵對記者表示,從過往來看,一些P2P平臺的“出事”前兆并不明顯,投資人很難提前做出反應,他建議投資者要仔細甄別項目,包括項目的資料是否齊全,借款人資料是否詳盡,以及借款用途、有無抵押和擔保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