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1 01:22:5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一鳴 黃小聰
每經記者 王一鳴 黃小聰
經過首日平穩(wěn)上線后,昨日(2月10日)期權市場收盤總成交1.78萬張合約,權利金成交額約為2549萬元,持倉量為1.44萬張,量能總體與首日接近。最活躍的期權合約分別為上證50ETF購3月2200(上漲13.47%)和上證50ETF沽3月2450(下跌17.25%)。
昨日盤后,艾方資產總裁、投資總監(jiān)蔣鍇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評價稱,“前兩個交易日盤面較為平穩(wěn),總體走勢與理論偏差不大,交易者分歧主要在隱含波動率上;由于首日開盤,指導性的隱含波動率在40%左右,之后實際交易中,隱含波動率下降;今天(10日)隱含波動率就在30%左右。”
目前期權走勢與其合理價值沒有明顯偏差,蔣鍇談道,“整體表現(xiàn)屬于預期之內,典型的便是我們想在里面做套利,但是發(fā)現(xiàn)并沒什么套利空間。”
隱含波動率小幅波動
上述提及的隱含波動率反映的是投資者對未來標的證券波動率的預期。影響期權價格的變量有標的產品價格、執(zhí)行價格、無風險利率、到期時間、基礎資產的波動率等。
衍生品業(yè)內人士闡述,期權的價值與隱含波動率呈現(xiàn)正相關的關系。因此,隱含波動率下降會使得期權的價值下降,專業(yè)上把這叫做期權的vega風險。這一風險是股票和期貨所不具有的。因此期權投資者不但需要關注標的現(xiàn)貨的漲跌,還要關注隱含波動率的變化。
某大型券商金融工程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相比首日波動率明顯下降,10日各合約的隱含波動率僅在一個較小范圍內波動,認購期權的隱含波動率基本維持在27%~30%,認沽期權維持在34%~36%之間。
據(j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與首日成交還有個不同點在于,伴隨現(xiàn)貨50ETF續(xù)漲,期權端認購齊漲、認沽則集體下跌。這是否代表市場看好后市? 上證所相關人士對此表示,“50ETF價格上漲,在影響期權價格的其他因素(如波動率、無風險利率等)未出現(xiàn)大幅變化的情況下,認購期權價格自然跟隨上漲,認沽期權價格相應下跌,這并不代表投資者對后市的判斷。”
“在成熟的期權市場,投資者經常利用期權交易中認沽/認購期權成交比、持倉比等指標來判斷標的證券后市走勢和風險變化。”他談到,如首日認沽/認購期權成交比為0.66(低于1表示對市場看好)。
據(jù)某大型券商金融人士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估算,第二日(10日)認購期權成交9820張,認沽期權成交7985張,認沽認購比率為0.81。
加掛8個合約/
昨日,記者從上證所獲悉,10日上證所加掛了共8個50ETF期權合約(認購及認沽各半;到期日3、4、6、9月各兩組),行權價為2.45元,加掛原因均為“波動加掛”。
據(jù)了解,加掛一般分為到期加掛、波動加掛和調整加掛。按相關定義,波動加掛是指如果在合約存續(xù)期期間,合約品種由于價格波動導致實值 (或虛值)期權合約的數(shù)量少于2個時,那么需要在下一交易日按行權價格間距依序增掛新行權價格合約,保證實值(或虛值)期權合約至少2個。
上證所相關人士對此解答,2月9日50ETF的收盤價為2.331元,基準行權價格為2.35元,當日場內各到期月份的都只有1個行權價格(2.4元)高于基準行權價格,所以,按照0.05元的行權價格間距,加掛了各到期月份1個行權價為2.45元的合約,加掛后,行權價格高于基準行權價格的合約達到2個。這樣共加掛4個到期月份的認購、認沽共8個合約。新合約自2月9日的下一個交易日,也即2月10日開始交易。
從投資者交易層面看,具有多年海外期權交易經驗的蔣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流動性主要依靠做市商雙邊報價,但可能是現(xiàn)在做市商較少、經驗有限,所以報價盤口連續(xù)性上較差。”
“現(xiàn)在交易還不夠活躍,所以價差大很正常,接下來隨著參與者越來越多,盤口流動性會更好一點。”蔣鍇認為。
另一位機構人士向記者表示,“我們這兩天還是以觀望為主,實際交易并不多,主要操作的也是最活躍的合約,并嘗試去做一些套利,但獲利空間不大。”
如何套利?/
蔣鍇認為,套利方式各家做法不同,應用較多的是基于平價理論的套利,就是認購和認沽期權之間某種形式上有一個價格轉換關系,當這個轉換關系發(fā)生偏移之際,就有套利空間。
“實際更有價值的是基于波動率的套利,比如說現(xiàn)在市場隱含波動率是在40%,我覺得偏高了,那么就可以賣出期權;反過來,我要是覺得偏低了,那我可以買入期權,這里面就包含了我們對于波動率的判斷。”蔣鍇向記者解析。
“除了盤口流動性不足,價差較大之外,我覺得初期的投資者也都比較專業(yè),所以這兩天套利空間很小。”他認為,即便想投機,和做市商整個體量來比,投機盤太小。
廣發(fā)證券相關人士曾指出,首日50ETF曾短暫出現(xiàn)套利機會,最高收益的套利機會出現(xiàn)于10時20分左右,由買入 “50ETF購3月2250”,賣出“50ETF沽3月2250”組成,扣除費用后,預計收益率1.35%。
昨日,接近上證所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解析,所謂期權的無風險套利,主要是指投資者利用期權平價關系的短暫偏離,同時買入(賣出)認購、賣出(買入)相同行權價的同月認沽和對應數(shù)量的標的現(xiàn)貨,以獲得無風險正收益的策略。
該人士舉例,如昨日(10日)盤中,當標的價格為2.344元時,“50ETF購3月2300”與“50ETF沽3月2300”的買價和賣價短時出現(xiàn)0.1330與0.0780元,若投資者此時立即賣出1張 “50ETF購3月2300”,買入1張 “50ETF沽3月2300”,買入10000份50ETF,則他在開倉時每份的總成本為2.289元,然而到期時,不論標的價格高于還是低于行權價2.300,該投資者都將以每份2.300元的價格賣出10000份50ETF,所以他在到期日每份的收入2.300元,大于開倉時的成本2.289元,每份份額套利空間就等于0.011元(2.300-2.289)。
“若該套利收益能覆蓋全部交易成本,則該操作就是一個成功的無風險套利行為。然而,類似的機會均轉瞬即逝。”該業(yè)內人士指出。
談及近期交易計劃,蔣鍇向記者表示,“短期來說,可能套利空間有限,但是如果期權定價合理的話,作為風險對沖工具,我們會用得更加放心一點;如果價格波動很大,經常出現(xiàn)不合理偏移的話,用作對沖則比較難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