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21 13:52:24
眼下,專業(yè)人才的稀缺已經成為阻礙AI技術進一步發(fā)展、應用的瓶頸。而隨著當下智能手機市場整體增速放緩,手機廠商的競爭開始從“拼銷量”向“拼品質”轉型。因此,華為、OPPO等產業(yè)巨頭紛紛投入巨資用于AI人才的培養(yǎng)。OPPO副總裁蔣安奕明確表示,OPPO本質上是一家科技公司,會加大對科技的投入。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實習編輯 梁梟
圖片來源:攝圖網
目前,各大手機廠商不是在推出AI手機,就是在推出AI手機的路上。但是眼下,專業(yè)人才的稀缺已經成為阻礙AI技術進一步發(fā)展、應用的瓶頸。
在此背景下,10月20日下午,OPPO宣布正式啟動“貝爾計劃”,啟動資金達2億元人民幣。OPPO計劃通過科研課題聯合開發(fā)、人才培養(yǎng)體系、科技賽事支持和青年成長激勵四種形式與全球頂尖高校開展合作,聚焦5G、人工智能、大數據、影像和新材料等科技領域。同時,OPPO還與浙江大學簽署合作協議,正式成立“OPPO-浙江大學聯合創(chuàng)新中心”。
而就在本月上旬,華為在其全聯接大會上也宣布了“沃土AI開發(fā)者使能計劃”,計劃面向高校和科研機構投入10億元人民幣用于AI人才培養(yǎng),三年培養(yǎng)100萬開發(fā)者。
“(智能手機)行業(yè)已經進入了競爭的無人區(qū),現在很多東西都需要探索”,OPPO副總裁、人力資源與戰(zhàn)略部總裁蔣安奕說道。在他看來,“5G、AI等前沿科技將深刻影響全球科技格局,而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年輕科研人才將成為推動科技變革的關鍵力量。我們希望通過貝爾計劃與全球頂尖高校開展合作,開放OPPO的科研平臺,聯動產業(yè)優(yōu)質研發(fā)資源,共同培育出更多創(chuàng)新型年輕科研人才。”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OPPO貝爾計劃的首批啟動資金為2億元,但未來不設投入上限,研發(fā)方向主要聚焦在AI、5G、大數據、影像和新材料等前沿科技領域。預計未來四年貝爾計劃將覆蓋全球20所院校、55個院系,覆蓋超過12萬名高校學生。
本月上旬,華為也在其全聯接大會上宣布了“沃土AI開發(fā)者使能計劃”。該計劃包括三個方面:面向開發(fā)者、面向合作伙伴和面向高校人才培養(yǎng)。其中,面向高校和科研機構,計劃投入10億元人民幣用于AI人才培養(yǎng);在開發(fā)者方面,計劃三年培養(yǎng)100萬開發(fā)者。
華為與高校的合作包括提供華為云AI資源與AI套件支持、聯合高校與科研機構開發(fā)AI課程、幫助高校和科研機構建設AI學院與研究院等。目前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院校已加入該計劃。
據華為云BU總裁鄭葉來介紹,未來會有更多高校加入該計劃,國外的大學也會被納入計劃,而華為也會重新審視資金是否足夠。“未來華為將為開發(fā)者提供免費訓練,設立訓練營,舉辦AI開發(fā)者大會等。”
當下智能手機市場整體增速放緩,手機廠商的競爭開始從“拼銷量”向“拼品質”轉型。而相較于去年上半年燃起的攝像頭大戰(zhàn)、下半年打響的全面屏大戰(zhàn)來說,AI和即將被商用的5G技術更作為智能手機的變革者更被看好。
根據《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書》顯示,全球AI領域人才約30萬,而市場需求在百萬量級。全球共有三百多所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每年供給AI領域的畢業(yè)生只有約2萬人,遠不能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在這種供需極不平衡的情況下,創(chuàng)業(yè)公司、巨頭公司之間對人才的爭奪日益激烈。有時候為招募AI人才,科技巨頭甚至向其拋出百萬年薪的橄欖枝。但對公司來說,能夠獲取頂級AI人才還不夠,有持續(xù)人才的輸送能力更為重要,這或許也是OPPO和華為大手筆投資AI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原因。
此外,OPPO也在致力于改變外界對其品牌的固有印象。根據賽諾市場研究發(fā)布的2018年上半年國內整體手機市場銷量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OPPO的銷量為3808萬部,排名第一。但外界普遍將OPPO近年來的成功歸功于其大量的線下渠道以及大手筆的娛樂營銷,而科技和研發(fā)等因素則顯少被提及。
對此,蔣安奕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科技、產品、品牌、營銷在我們這個行業(yè)里是不可分割的。我們原來對外的展示,可能給大家?guī)硪恍╁e覺,但我們內部清晰地知道,我們本質上是一家科技公司。今年我們會有一些變化,會加大對科技的投入,也會加大招聘和招募的比重,現在我們主要招募崗位中的70%~80%都是研發(fā)人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