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27 12:21:21
到現在為止,吳悠已經給近2000戶人家送過藥。兩個月了,這座城市“解封”的消息也傳來了,不管是藥、消毒水還是自熱米飯,吳悠都決定繼續(xù)送下去,“以前想說送藥送到我被傳染上肺炎的那天,現在我想說,送到不再有人需要我”。
每經記者 鄭潔 每經編輯 張海妮
送藥途中的吳悠。圖片來源:吳悠微博
暮色席卷而來,二七長江大橋上,遠處山巒的邊緣還留有粉紅余暉,吳悠頭頂上,一盞盞黃色橋燈倏忽而過,仿佛通向春日和未來。
3月23日,武漢的一個傍晚,吳悠送完物資騎著電瓶車回家,下午他去了吳家山,離他家“超級遠”。從1月23日“封城”后,除了短暫的幾天停歇,他義務給在困境中的武漢人送藥品、口罩和食物,已經兩個月了。
期間的幾天停歇,也是因為被舉報和奶奶腦出血住院——前電影人吳悠幾十天的送藥經歷,跟他摯愛的電影一樣,有“起承轉合”,有困境也有高潮,充滿戲劇張力。
多家媒體采訪了吳悠,央視稱他是“心中有光的普通人”,國家廣電總局指導的紀錄片中他被稱作“三鎮(zhèn)好人”,而熒幕背后,義舉并非一時興起。吳悠不是一個單薄的正能量符號,內在動力來自正反兩面,不僅是做好事,也是與冷漠戰(zhàn)斗。
“我一直比較坎坷。從小父母離異,父親長期缺位,自己也生過大病。”這些挫折和新增的微博百萬粉絲他都“沒特別看重”,但出身于新聞學,吳悠并非不懂如何使用注意力,“接受采訪也是想表達我的觀點:理想的社會不是一個英雄保護很多普通人,而是很多普通人互幫互助。”
疫情發(fā)生后,吳悠和來自四面八方匯集于三鎮(zhèn)的其他人一樣,找不來床位,治不了病人,完成不了抗疫的宏大敘事,但他們卻用個體的行動與病毒對抗,簡單符號背后,他們有豐滿的性情和愛好。
螢火成輝,他們心中的光足以照亮武漢的夜。
吳悠某次的送藥路線。圖片來源:吳悠朋友圈
2月11日,吳悠騎著電瓶車從武昌區(qū)出發(fā),一路向北,經過江漢區(qū)到青山區(qū),到工業(yè)二路時,已經是深夜11點多。江城冬天陰冷,氣溫低到零度,昏暗路燈中,往返近90公里,無論對于最多能堅持30公里的電瓶車還是電瓶車上的吳悠,這趟行程已超過極限。
“電瓶車半路就沒電了。”吳悠到公共廁所充電,到群友家充電,然后在群友家“距離他很遠地吃了碗粥”,又接著走,后來手機也沒電了,“也是群友送來充電寶,大家接力相互幫忙,最后把藥送到‘四月’的手里”。
疫情期間,人人自危,這時候群友間奮不顧身地互相幫助,頗有幾分“九頭鳥”根子里的江湖義氣。這些群友都來自吳悠建立的送藥互助群,自1月25日開始,吳悠把家中剩下的口罩挨個兒送給小區(qū)的老人,吳悠的學生黃新元跟他一起送口罩,這個00后的男生目睹了找酒店隔離的八旬老人無口罩可戴的無助后,決定和吳悠一起,替身處困難中的人跑腿,給他們送藥。
就這樣,吳悠騎著電瓶車,黃新元騎著自行車,兩個人分頭送起了藥。求助的人越來越多,每天早上吳悠都要回復上千條消息,一開始,藥、口罩、酒精都是吳悠自行買來免費送給病人,“我大概墊了1萬多以后,支撐不住了,藥就不免費了,(但)我送過去免費”。
物資緊缺時期,“送過去”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活,最困難的時候,吳悠和黃新元往往要跑十幾家藥店才能買到連花清瘟膠囊或者酒精。
逐漸地,送藥求助群里的人越來越多,送藥的范圍也慢慢從吳悠居住的小區(qū)附近向外延伸。“四月”是在武漢市青山區(qū)居家隔離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她給吳悠發(fā)了家人的確診單,前后向吳悠求助了七次。
最開始吳悠有些猶豫,“四月”家已鄰近黃岡,遠遠超過電瓶車的騎程,“但她和家人沒有藥了,知道可能會騎不回來,(但)我實在不忍心拒絕”。這趟跑回來后,吳悠在取暖器旁站了很久,雙腿才恢復知覺。
武漢當時全城封鎖,“騎不回來”意味著可能露宿街頭。但半個月前的一次送藥經歷,給了吳悠自己是在“救人命”的啟示。
那次,兩位確診老人居家隔離,出現了呼吸困難,兒女不在身邊,又無法自行買藥,他們在黃石的親戚找到吳悠,請求他幫忙送一趟。過了三天,老人的親戚前來感謝,“他說那是非常關鍵的救命藥,靠著那些藥挺過了那幾天后,兩位老人被社區(qū)送進了醫(yī)院治療”。
于是,吳悠像文章開頭那樣,騎向了青山區(qū),他規(guī)劃了路線,除了“四月”,還給其他8位求助者送藥,小電瓶車跑了快90公里,花了快16個小時,吳悠喜歡音樂,一路都在聽歌,“我就當聽了十幾個小時的歌”。
受助人送給吳悠的禮物。圖片來源:吳悠朋友圈
2月中旬,黃新元開學了,但吳悠免費送藥的路上反而有了更多同行者——吳悠的朋友和一些網友也加入進來,一些志愿者會把整理好的求助資料發(fā)給他,方便送藥;隔離和治療的病人加入進來,分享治愈經驗;心理咨詢師和醫(yī)生也加入進來,進行線上問診;痊愈了的患者在群里講笑話、發(fā)紅包,給還在治療的人打氣。
從接受幫助到幫助他人,將得到的溫暖傳遞下去,吳悠所建的送藥群里,有他理想社會的縮影。
除了黃新元直接參與到吳悠的送藥事業(yè)中外,更多的學生和學生家長,為遇到這樣的老師而感到幸運,每天給他們的“老吳”發(fā)鼓勵消息,有個“很軸”不愛表達的男生,還寫了一千字的小作文給他,讓吳悠十分感動。
那封讓吳悠非常感動的學生來信。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吳悠是學生眼里那種“很酷”的老師,觸碰一切新鮮事物,LOL玩得“6”,free style也唱得好,相比嚴肅的師長權力關系,他更愿意做學生的朋友。無論如何,對于一個教師來說,能將自己的價值觀言傳身教,在學生甚至公眾中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值得驕傲的事情。“有人說我作秀,其實我只想做給我的學生看。”吳悠認為,行動本身能承載千言萬語,“我想讓我的一些叛逆的男學生知道,這個世界上是有好人存在的”。
圖片來源:吳悠朋友圈
日月輪轉,武漢的春天在不經意間就來了。吳悠的Vlog鏡頭里,季節(jié)的流轉被記錄下來,天氣不再陰沉,道旁樹枝綠意紛亂,電瓶車騎過,偶爾還能瞥見櫻花。
拍Vlog的想法,是吳悠送藥半個月后開始有的,他學新聞出身,之前做過編劇,參創(chuàng)的作品《一江春水》送審國外電影節(jié),拍片記錄水到渠成。
吳悠欣賞韋斯·安德森和王家衛(wèi),在他看來,他們都能用視覺本身傳遞信息和服務主題。而吳悠自己拍的Vlog主題十分清晰,“最開始是為了回應爭議,后來就想記錄下武漢的真實情況,反駁一些網上的歧視言論”,而從Vlog的劇情來看,前電影人吳悠的送藥經歷充滿戲劇性。
首先是爭議涌來。在送藥的路上,吳悠“幾乎每兩天”就要被人質疑作秀。在線上,對吳悠的送藥動機、藥價的質疑也未停過。2月26日,吳悠接到工商局電話,有人舉報他非法高價售賣藥物。
吳悠在公安局被問詢了5個多小時,監(jiān)管部門抽絲剝繭,確定吳悠沒有任何問題,“唯一有點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是,我沒有醫(yī)藥執(zhí)業(yè)資格,不能售賣藥物,但是捐贈方是有醫(yī)藥資質的”。最初,吳悠墊錢買藥送藥,后來有個基金會替吳悠付了這筆墊資,也有其他基金會陸續(xù)捐藥給吳悠,“中間有段時間,因為怕發(fā)生哄搶,跟捐藥方商量是半價出售藥品,舉報這件事后,藥就都免費送了”。
吳悠收到的捐贈物資,他騎著電瓶車把它們送出去。圖片來源:吳悠朋友圈
被舉報本身事情不大,起碼吳悠這么認為,由于送藥程序和捐贈賬目一直公示,吳悠一點都不怕,“除了有點委屈,我反而覺得是有關部門的調查讓我更清白了,這是最權威的結論”。
讓吳悠難受的是另一件事,他奶奶突發(fā)腦出血,由于被監(jiān)管部門詢問,吳悠沒能在急救中幫上忙。
吳悠跟奶奶感情很好,小時候父母缺位,他是被爺爺奶奶“散養(yǎng)”帶大的,“我起點就比別人差,一出生就處在漩渦里。”吳悠擔任編劇的《一江春水》的劇情,就是他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了進去。電影里,女孩的父親為了吸毒,把她攢了多年的雜志賣了四十多塊錢。
好在事情最終都得到了解決,父親重回正道,吳悠的奶奶也經過志愿者們幫忙,被送進醫(yī)院做了手術。而在更廣義的送藥道路上,無數接受過吳悠幫助的人,也在線上線下為吳悠奔走呼號。
“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悲傷還是快樂,都要走下去。”風波過去,吳悠很平靜,他談起了最喜歡的電影《降臨》,這部由特德·蔣的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在他看來有理科生書寫人性和群體觀念的極致浪漫。
而最讓他迷戀的橋段,是外星人在幫助地球人后說:“現在我們幫助你們,三千年后我們也需要你們的幫助。”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他這段時間經歷的隱喻——幫助了別人,也被別人幫助。
除了奶奶入院外,吳悠義務助人后的另一個命運的惠贈,是微博上的百萬粉絲。在堅持義務送藥后,吳悠的粉絲數從幾百人增長到103萬,很多帶貨博主也比不上,在注意力經濟時代,這是一筆立等可取、同時過期不候的“巨款”,對因病中斷編劇生涯的吳悠來說,這也許是一個重啟電影夢的機會,但他拒絕了。
“我不會用流量來變現,確實有廣告商找到我,但我都拒絕了。”吳悠認為,“哪怕從在商言商的角度講,現在也不適合”。另一個理由是,吳悠認為名利的誘惑有時候就像毒品,他想防患于未然,“有些事目前做了會動搖我現在的決定,就像我不抽煙不喝酒,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的無底洞”。
疫情過后,吳悠想脫離人設,他最想做的事情,是在長江輪渡上看看武漢。
日月穿梭,武漢迎來了又一個春天。圖片來源:吳悠朋友圈
“其實,我是一個rapper。”
這是吳悠朋友圈的簽名。25歲的吳悠熱愛嘻哈,送藥時,耳機里一直放著Higher Brothers、C-Block的歌,這些歌使得凜冽寒風下騎行的時間不那么漫長。大學開始,吳悠逐漸接觸嘻哈音樂,“喜歡嘻哈是因為它難”,吳悠半開玩笑地說,年少輕狂,有挑戰(zhàn)性的事兒才刺激腎上腺素,“學做菜我一上來都是香辣蝦這種大的”。
在整個采訪中,吳悠“keep real”的態(tài)度貫穿始終,“我本身就不是個喜歡默默無聞做好事的人”,吳悠很坦誠,他頻繁接受媒體采訪,除了回應質疑和宣揚價值觀,還希望“能借助媒體的力量幫奶奶找到醫(yī)院”,從小被老人帶大,吳悠跟爺爺奶奶感情很深。
作為一個rapper,吳悠的態(tài)度和行動很鮮明,“肯定不是送藥群友舉報我的,因為群里的一切都公開透明”。他猜測,舉報他的人要么是不了解事情的網友,要么是藥販子,“如果是網友,我很希望你以后做事前三思;如果是藥販子,那你真的太愚蠢了,我不會讓你得逞的,我會一直堅持義務送藥”。
在吳悠的邏輯中,藥販子舉報他是不愿看到商機失卻。“這幫人就是想發(fā)國難財,對我來說他們是自私的、骯臟的、丑陋的人。”出于對父親曾經的行為的鄙夷和想“贖罪”的心態(tài),吳悠決定做個好人,“推動我這樣堅持兩個月的,其實是正反兩方面的能量,不僅有光明的力量,也有憤怒,我很鄙視那些自私冷漠的人,我憎恨一切社會的黑暗面”。
這是來自一個rapper的抵制,吳悠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動感化周圍的人,每個人都做出一點貢獻,讓整個世界更加光明,吳悠不認同一切被生活的疲憊打倒不作為的行為。
“麻木的人是沒有眼界的,他們覺得這一切都不關他們的事,自保為上。但是真的不相關嗎?明明是相關的!”吳悠微微提高了聲音,不管能不能達到這種理想化的狀態(tài),“反正只要是對的,搞了再說,這是武漢人的精神”。
“武漢是個特別值得我這么做的城市。”有一天,吳悠送藥途中經過首義廣場,這是武漢市的地標性建筑,“那是一個黃昏,曾經喧嘩的廣場一個人都沒有,夕陽的余暉照在廣場的雕塑上,我覺得特別美”。吳悠的敘述中飽含畫面感,這些雕塑是武昌起義中的英雄塑像,“那一刻,曾經我覺得假大空的東西突然具體起來,我理解了一百多年前起義的人們,他們可能也沒想那么多,覺得只要是對的,搞了再說”。
暮色中的武漢。圖片來源:吳悠微博截圖
到現在為止,吳悠已經給近2000戶人家送過藥。兩個月了,這座城市“解封”的消息也傳來了,不管是藥、消毒水還是自熱米飯,吳悠都決定繼續(xù)送下去,“以前想說送藥送到我被傳染上肺炎的那天,現在我想說,送到不再有人需要我”。
吳悠拍了兩張送藥途中的照片放在微博上,落日熔金,馬路上的虛化白色線條有種“在路上”的感覺,照片上面,他標記了武漢的定位,寫了一句話:“我愛這一切就像愛生命”。
圖片來源:吳悠微博截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