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30 10:20:53
◎在這場長達6天的“世紀大堵船”中,等待通行的船舶累計超300艘,另有1000余艘貨輪繞行非洲好望角。據(jù)德國保險巨頭安聯(lián)集團估算,此次蘇伊士運河“堵船”或令全球貿易每周損失60億美元至100億美元。
◎Fitch Solutions方面認為,蘇伊士運河的堵塞將給全球汽車行業(yè)帶來更大壓力,汽車制造商將在蘇伊士運河堵塞后一周內開始減產。
每經記者 董天意 每經編輯 裴健如
一艘擱淺巨輪令全球汽車產業(yè)“如鯁在喉”。
當?shù)貢r間3月29日,被困蘇伊士運河的“長賜號”重型貨輪終于脫困。在這場長達6天的“世紀大堵船”中,等待通行的船舶累計超300艘,另有1000余艘貨輪繞行非洲好望角。據(jù)德國保險巨頭安聯(lián)集團估算,此次蘇伊士運河“堵船”或令全球貿易每周損失60億美元至100億美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僅如此,此次“堵船”更是令復蘇中的全球汽車供應鏈再遭重創(chuàng)。據(jù)悉,該航運路線是汽車整車、汽車零部件和其他貨物從亞洲運往歐洲和美國東海岸的主要途徑。據(jù)彭博社報道,在蘇伊士運河附近等待的數(shù)百艘貨輪中,至少有17艘裝有汽車整車及相關零部件。
更為嚴重的是,汽車零部件的短缺或將再次加重車企停工風波。目前,包括大眾、奧迪、寶馬等多家車企均表示正在對此次事件進行評估,以確保工廠供應狀況短期內不會出現(xiàn)惡化。
“我們認為,蘇伊士運河的堵塞將給全球汽車行業(yè)帶來更大壓力。”Fitch Solutions方面表示,由于芯片短缺、航運成本上漲以及新冠疫情篩選措施導致的港口延誤,汽車行業(yè)已經面臨多重供應鏈風險。
汽車業(yè)再遇打擊
自今年2月以來,受美國部分地區(qū)極寒天氣、美國德州斷電、日本瑞薩電子工廠火災等因素影響,包括福特、通用、本田、豐田、沃爾沃、大眾等多家車企均宣布了因“缺芯”而停產或減產的計劃。
而此次“堵船”事件的發(fā)生或將進一步加劇歐洲地區(qū)的汽車產能問題,從而對全球汽車產業(yè)鏈引發(fā)“連鎖反應”。“歐洲的汽車制造商將被迫減少汽車產量,以確保不會耗盡零部件。”Fitch Solutions方面表示,盡管歐洲汽車制造商正在進行供應鏈多樣化努力,但該行業(yè)仍依賴亞洲向其供應大部分所需的汽車零部件,而蘇伊士運河正是兩個地區(qū)之間的關鍵貿易路線。
圖片來源:攝圖網(wǎng)
基于此,大眾、奧迪、寶馬等均表示正在對此次事件進行評估,以確保工廠供應狀況短期內不會出現(xiàn)惡化。其中,奧迪方面表示,航道封鎖可能會影響整車的交付以及途中的材料供應。
“運輸一般需要幾個星期,因此負面影響不會立即顯現(xiàn)。然而,如果航道封鎖持續(xù)更長時間,情況可能有所改變。” 奧迪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
大眾汽車則表示,迄今為止公司的生產情況尚未受到運輸中斷影響。“不過,如果運河的交通堵塞時間過長,這種情況肯定需要重新評估。”
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則認為,貨運中斷的時長將決定該起事故對巴斯夫供應鏈的具體影響。而在巴斯夫看來,目前對此進行估計還為時過早,其正在全面監(jiān)測動態(tài)。
“由于歐洲制造商采用‘Just-In-Time’(準時制)供應鏈策略,不儲備零部件,手中的零部件只夠短期使用,需要從亞洲制造商采購零部件。”穆迪分析師Daniel Harlid認為,該策略依賴于精確、不受干擾的交貨時間表,但從當前狀況來看,即使“堵船”情況迅速得到解決,接下來的港口擁堵以及供應鏈的進一步延誤也將不可避免。
Fitch Solutions方面則表示,如果該地區(qū)的汽車制造商無法獲得亟需的芯片,他們將被迫暫停運營。我們注意到,芯片的影響將比更廣泛的供應鏈中斷更直接,因為汽車制造商已經嚴重缺乏芯片。因此,我們相信,汽車制造商將在蘇伊士運河堵塞后一周內開始減產。
供應鏈路線亟待多元化
事實上,蘇伊士運河的堵塞讓本就緊張的集運市場雪上加霜。有分析認為,即使運河重新通航,歐洲港口也將因堆積如山的貨物而暫時癱瘓,全球供應鏈仍將承受巨大壓力。
根據(jù)油輪跟蹤公司Kpler數(shù)據(jù),2020年全球原油海運貿易總量為3920萬桶/天,其中174萬桶/天通過蘇伊士運河。此外,每天有154萬桶汽油和柴油等成品油通過這條運河,約占全球海運產品貿易的9%。而在該航道堵塞后,3月24日國際油價大漲近6%,WTI原油期貨價格重上60美元/桶,漲幅創(chuàng)四個多月最大漲幅。截至記者發(fā)稿,WTI原油期貨日內轉長,現(xiàn)報61.88美元/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除了裝載大量消費品的集裝箱被‘卡’在了蘇伊士運河外,還有不少空集裝箱也被堵在了那里。”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程小勇表示,在全球供應鏈亟待恢復的情況下,集裝箱在歐美港口大量擱置,或將加重集裝箱短缺的情況,同時給海運運力帶來極大挑戰(zhàn)。
經過此次“堵船”事件,已有國家開始推廣替代路線方案。北極理事會的俄羅斯特使科喬諾夫日前表示,此次事件充分說明各國需要考慮除蘇伊士運河以外的航道,北極航道就是明顯的新選項。伊朗駐俄羅斯大使卡齊姆·賈拉利也提議,開通一條途經伊朗的新航線,擬議中的航線“與蘇伊士運河相比節(jié)省了30%的成本”。
此外,行駛在“一帶一路”路線上的中歐班列也成為替代方案的有力競爭者。有報道稱,國內一些國際物流服務平臺近日以來收到大量中歐班列運輸?shù)淖稍儭I虅詹繃H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中歐班列確實能緩解一部分壓力,讓中國的進出口商的選擇更多一些,此時中國更應發(fā)揮中歐班列的作用,克服蘇伊士運河塞船的拖累和不利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全年中歐班列開行12406列,同比增長50%,首次突破萬列大關。今年前兩個月,長三角中歐班列開行越發(fā)火爆,累計開行523列、發(fā)運5萬多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27%和125%。
“停航事件很好地提醒了我們,為什么北極和陸上的‘一帶一路’等替代路線如此重要。對于供應鏈遇挫,全球的反應不應該是退出全球供應鏈,而應該是建立更多的供應鏈。”戰(zhàn)略顧問公司FutureMap的執(zhí)行合伙人巴拉格·卡納(Parag Khanna)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