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23 00:06:20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段煉 楊歡
汽車產量狂飆至全國前三,安徽外貿也完成了新的晉級。
海關數(shù)據(jù)顯示,安徽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4758.89億元,同比增長7.40%。其中,出口3206億元,增長9.5%;進口1552.9億元,增長3.4%。尤其是7月當月,更是創(chuàng)下同期歷史新高,進出口786.3億元,增長7.1%。
由此,安徽在上半年超越河南的基礎上,進一步趕超天津,晉級全國第九位、中部第一位。
這背后的象征意義不言而喻。憑借富士康的加持,河南從2012年到2024年的12年間,都牢牢把持著中部外貿第一省的寶座,2016年差距最大時曾領先安徽1784億元,而從2020年以來安徽開始強勢追趕,此番已經反超河南813億元。
如果說,河南外貿的起伏在于富士康,安徽的逆襲則在于汽車產業(yè)。今年前7月,安徽汽車(包含底盤)及零配件出口679.9億元,增長24.6%,拉動全省出口增長4.6個百分點。
此番進位,也讓不少人好奇:超越天津、河南之后,安徽的上限在哪里?
迎來晉級
在“推動外貿質升量穩(wěn)”的大背景下,外貿格局的走向尤其受人關注。隨著富士康的減產,盤踞中部外貿第一省長達12年之久的河南,迎來驚險的守衛(wèi)戰(zhàn)。
受富士康等因素影響,河南外貿開始陷入負增長。而安徽在新能源汽車以及“新三樣”的帶動下,外貿開始迎來較高增速的增長。一降一升之間,形勢悄然逆轉。
從2023年上半年開始,安徽就向著中部“12連冠選手”河南發(fā)起挑戰(zhàn),前者進出口總額一度高出后者近110億元,年終河南驚險守位——僅僅高出安徽55.7億元。今年一季度安徽就強勢反超河南302.5億元,上半年差距擴大至714.66億元,前7月再次擴大至813.21億元……
種種跡象顯示,安徽已經取代河南,成為中部外貿第一省。而從目前外貿增長態(tài)勢來看,河南下半年很難像去年一樣完成驚天逆轉。細究出口的重點產品,不難發(fā)現(xiàn)兩地機電產品所占比重均超六成。
圖片來源:合肥交通運輸
合肥海關顯示,前7月,安徽出口機電產品2239.4億元,增長12%,占出口總值的69.8%。
其中,汽車(包含底盤)及零配件出口679.9億元,增長24.6%,拉動全省出口增長4.6個百分點;自動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出口268.3億元,增長24.7%;家用電器出口210.5億元,增長14.9%;電動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273.4億元,增長7.3%。
從這一維度來看,汽車及零部件產業(yè)、信息產業(yè)、“新三樣”等已經成為安徽外貿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尤其是汽車及零配件產業(yè)可謂核心支撐。而與之相比,河南的外貿仍然處于新舊都能轉換的陣痛:富士康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yè)比重下滑,而重點培育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還未形成足夠的支撐力。
比如,河南上半年出口手機1395.1萬部,金額為565.04億元,同比分別減少47.4%、49.09%,可謂雙雙腰斬。
進一步聚焦至“新三樣”,海關數(shù)據(jù)顯示,河南上半年出口載人電動汽車0.5萬輛,同比增長370.8%,金額為23.41億元。鋰離子蓄電池3149.6萬個,同比減少4.4%,金額為9.04億元。太陽能電池83.3萬個,同比減少66.2%,金額為5.16億元。
雖增長較快,但河南的“新三樣”產品整體規(guī)模仍然較小,對于外貿增長的支撐度不及安徽。而安徽在制造端較為多元的產品結構,也將是其繼續(xù)坐穩(wěn)中部外貿第一省,支撐自身發(fā)展能級迎來新躍升的關鍵。
誰占“大頭”
過去十余年,安徽從“農業(yè)大省”到制造強省的逆襲,是區(qū)域經濟領域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2022年7月,央視《對話》一期名為《安徽的制造業(yè)“逆襲”》的節(jié)目火遍全網(wǎng),安徽省省長王清憲回應“逆襲”時談道,安徽進入“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zhàn)略,這是安徽發(fā)展最大的“勢”,因為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的壓艙石,產業(yè)輻射特別強勁。就拿2021年來說,安徽2021年省重點項目的投資,60%來自長三角企業(yè),是長三角先進制造業(yè)產業(yè)鏈的延伸。
“長三角先進制造業(yè)產業(yè)鏈的延伸”,放在今天這個形容依然貼切。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安徽全省在建億元以上重大項目中,實際到位資金六成以上來自滬蘇浙。反過來安徽企業(yè)也不斷融入滬蘇浙產業(yè)鏈,如國產大飛機C919就用的是安徽陶鋁新材料。
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集群發(fā)展的關鍵是一體化,網(wǎng)上流傳著一句話:“上海生產芯片,浙江生產壓鑄機,江蘇生產電池,安徽生產整車”。
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今,汽車產業(yè)已經成為安徽最耀眼的一張名片。
過去一年中,安徽汽車產量249.1萬輛,由2022年全國第7位躍居全國第2位,同比增長48.1%,占全國比重為8.3%。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86.8萬輛,由2022年全國第7位上升至全國第4位,同比增長60.5%,占全國比重為9.1%。汽車出口114.7萬輛,同比增長80.1%,占全國比重為23.4%。
也就是說,全國每出口4輛汽車,就有1輛是安徽造。也難怪,汽車及零配件產業(yè)會成為安徽外貿最大的增長點。從城市來看,今年上半年,合肥、蕪湖、銅陵、馬鞍山、滁州是安徽全省進出口規(guī)模最大的五座城市。
其中,合肥和蕪湖進出口規(guī)模合計占59.58%,占據(jù)絕對比重。在過去近三年時間里,合肥進出口占比從47.95%下滑至42.07%。而蕪湖從12.04%上升至17.51%,這很大程度上就是靠汽車帶動——奇瑞是中國汽車品牌出口第一,蕪湖汽車出口占全省80%左右。
在這一核多極的格局下,典型的資源型工礦城市銅陵迎來亮眼的增長。進出口總額占全省的比重也從2020年的9.75%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1.21%,提升1.46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銅陵進出口總額444.6億元,同比增長8.62%。其中,出口81.6億元,增長63.2%;進口363億元,增長1%。
作為全省唯一的老工業(yè)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yè)轉型升級示范區(qū),銅陵加快推動銅產業(yè)轉型升級,從電解銅延伸出7條完整的銅產業(yè)鏈,與半導體、先進光伏、新能源和新型儲能等產業(yè)耦合發(fā)展,釋放出新的活力。
比如,銅精礦進口占據(jù)全市進口的絕對比重,未鍛軋銅及銅材是重點出口產品。
上限在哪?
今年前7月,廣東進出口總額已經達到5.1萬億元,江蘇、浙江、上海、北京、山東、福建處于1萬億元~2萬億元之間,這些省份常年盤踞在外貿大省前七名的位置,斷層式領先。
四川、安徽、天津的位次相對較為接近,處于全國第8到10位。今年前7月,四川、安徽、天津進出口總額分別為5825.24億元、4758.89億元、4705億元,增速分別為12.10%、7.40%、1.80%。
超越天津、河南后,安徽外貿的上限在哪里?
從眼下來看,安徽短期內還難以對第八位的四川構成威脅,但自身面臨較大的守位壓力。畢竟,安徽僅領先天津50余億元,并沒有拉開安全距離。
城叔注意到,“進一步支持天津濱海新區(qū)高質量發(fā)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關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質量發(fā)展的意見”等重磅政策密集落地,北方第二城正在迎來港產城融合發(fā)展的重要拐點,下半年有望進一步與安徽正面爭奪全國第九的排位。
與此同時,安徽雖然甩開河南800余億元的距離,但后者近期密集釋放出強勢反撲的信號。7月22日,富士康與河南省政府簽署合作協(xié)議,將在鄭州投資10億建設新事業(yè)總部大樓,重點聚焦富士康“3+3”戰(zhàn)略產業(yè)轉化落地,這被外界解讀為富士康正“掉頭”回到河南。
進入8月,“僅2周時間,鄭州富士康工廠就招了5萬人”的消息不脛而走,而更大的關注點在于比亞迪、富士康在鄭州“搶人”。這也傳遞出兩大制造巨頭都在進一步重倉河南的信號。
富士康所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yè)是河南外貿的基本盤——據(jù)河南省政府2023年1月發(fā)布的消息,富士康進出口額約占全省進出口總額60%,占鄭州市進出口總額80%。
顯然,富士康的強勢“調頭”有利于河南加快穩(wěn)住外貿大盤,而比亞迪所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則被視作下一個增長引擎。從快速走高的電動載人汽車出口量來看,也有望成為河南外貿的下一張王牌。
這給年終的“第九外貿大省之爭”平添新變數(shù)。不過,安徽的目標已經非常明確:到2027年經濟總量向7萬億元沖刺,貨物貿易進出口額力爭達到1.2萬億元。對于剛剛突破8000億元大關的安徽而言,這意味著,未來四年外貿需要每年跨越一個千億級臺階。
從長三角的視野來看,外貿對經濟的貢獻度確實是安徽需要加快補上的短板。今年上半年,長三角三省一市的外貿依存度約為51.42%,而安徽僅為16.56%,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當2027年進出口總額達到1.2萬億元時,外貿依存度預期將達到17.14%,提升0.6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安徽陸續(xù)出臺《安徽省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fā)展的若干措施》等省級外貿促進政策,加大對汽車等重點產業(yè)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支持外貿發(fā)展、外貿主體培育、企業(yè)拓展雙向貿易、跨境電商等,推動外資外貿再上新臺階。
外貿大省的門檻已經跨上萬億級臺階,而從系列動作看安徽、天津、河南等省份都有在未來三至四年內挑戰(zhàn)萬億級目標。安徽能否在窗口期內如愿完成“1.2萬億元”的目標,是其能否在外貿領域進一步躍升之關鍵。
記者|淡忠奎
編輯|段煉?楊歡 蓋源源
校對|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chuàng)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