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新聞傳媒中心 2024-10-31 11:54:23
一個個感人至深
充滿記憶的援建故事
締造了一段段跨越千里的深情厚誼
10月29日,在2024綿陽市“文化三推”河北行活動中,多名參加過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河北對口援建平武縣的援建人員來到現(xiàn)場,親眼見證平武16年來的變化,感受綿陽發(fā)展的脈搏。
當天中午,石家莊文化廣場上,一位頭戴鴨舌帽的市民手握著一本頗具年代感的筆記本,佇立在《平武“冀”憶 感恩同行》主題攝影展前,飽含深情地向眾人講述著那段千里馳援、眾志成城的歷史記憶。
他叫李慶民,是首批進入平武縣的河北省援建人員。李慶民手中的筆記本,清晰地記錄了他們當年前往綿陽的場景:
5月31日下午3點11分,從石(石家莊)乘坐K117次北京西—攀枝花列車至四川綿陽站……鐵路兩側到處都有倒塌的建筑和裂痕,心里很不是滋味……
進入平武后,災區(qū)的景象更令他感到悲傷和難過。“原本好端端的家園,一下就沒了,那時候心里難過喲,真的第一個念頭就是用我們的力量,全身心地投入到災后重建工作中去,為我們的同胞,為平武的群眾再造一個新家園。”李慶民告訴記者,為了提升援建效率,參與援建的工作者很多都主動放棄休假,加班加點干,還有很多甚至連春節(jié)過年也堅守在工地一線。
如今,平武縣城的飛龍橋、東橋、金龍路等主要道路都曾有過李慶民的援建身影。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年援建時的激情歲月已然化成了他珍藏心底的珍貴記憶。
時隔16年,當他得知“第二故鄉(xiāng)”——平武將在石家莊舉辦“文化三推”活動后,激動不已。“這么多年過去了,當我看到平武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時,既感到震撼,又感到驚喜,真心希望平武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平武縣發(fā)展得越來越好。”李慶民說。
活動現(xiàn)場,同樣有著援建情結的還有石家莊十二中學的教師崔錫升,他是當年石家莊市參與平武教育對口支援的12名教師之一。回顧平武災后重建的日子,崔老師有著講不完的故事。從剛剛抵達平武,到日常教學安排,再到學生心理輔導,甚至是兩地教學理念的交流,一幕幕看似久遠的場景,回憶起來卻宛如昨日般清晰。
“我雖然只援助了一年,但與平武人民卻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崔老師一邊說,一邊拿出自己的手機,向記者展示電話簿中保存的平武“老鄉(xiāng)”的聯(lián)系方式,時至今天他們還時常聯(lián)系。
在平武主題館,崔老師體驗了白馬藏族搟氈帽、織花腰帶等非遺技藝,品嘗到了非遺美食龍州套棗,詳細了解了平武自然教育產(chǎn)業(yè)發(fā)展前景。“今天當我看到平武的新變化、新發(fā)展時,內心非常激動。我也希望石家莊和平武之間能夠有更多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兩地都越來越好,兩地人民越來越幸福。”崔老師說。
看今朝滄桑巨變,原河北省對口支援平武縣地震災后重建辦公室主任王建武同樣深有感觸。“平武這些年的確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我們援建初期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在此,我也希望平武能借助自然資源優(yōu)勢,大力地發(fā)展文化旅游特色產(chǎn)業(yè),發(fā)展越來越好。”
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越。據(jù)統(tǒng)計,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搶險救援和災后重建中,河北省從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等方面給予平武無私援助和大力支持,先后安排28億元援建資金,確定了108個對口支援項目,援建幼兒園、中小學、職業(yè)中學等各類學校12所,新建計生站、保健院、衛(wèi)生院、醫(yī)院等醫(yī)療服務設施9所,援建各類縣級公路、通村公路、市政公路共計109公里,橋梁8座,先后有12000多人、200多個單位直接參加了援建工作。
如今的平武
芳華正勁
新潮涌動
成了九環(huán)線上
宜居、宜業(yè)、宜游的
璀璨明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